丝绸作为中国国粹之一,记录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轨迹。种桑、养蚕一直延绵5000多年,今天,蚕丝仍然是最优良的纺织纤维材料,被称为“纤维皇后”。对丝绸的整理、收集、保护,成为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一环。
丝绸今天的辉煌,离不开对丝绸昨天的记录。这方面,中国丝绸博物馆做了大量的工作,功不可没。
20年来,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挖掘中国丝绸文化精髓、抢救中国丝绸文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为该馆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尊重和赞誉。记者参加中国丝绸博物馆20周年馆庆活动,印象最深的是该馆在保护、修复丝绸文物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。出土的古代丝织品,多数已经破损。进行修旧如新,还原文物本来的历史面貌是一项既费时又花钱的事情。
据介绍,修复一件古代丝绸服装,要3到5个人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。而这项工作又是建立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,利用先进的仪器和精湛的技术,实现古代丝绸文物的修复和保护,这是一项博物馆的系统工程。为此,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投资数百万元,购置国际先进的光谱分析仪、红外扫描仪、液相色谱仪等设备,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文物科技人员和绣工。在他们一针一线的织补下,一件件闪耀着中国古代丝绸文明的丝织品国宝展现在我们面前。馆长赵丰在谈到该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时表示,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。今后,他们还将加倍的努力,将丝绸博物馆办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具有丝绸特色的纺织服装类专题博物馆。
保护丝绸文明是为了服务今天。该馆继去年举办了穿越时尚回顾展后,今年,又举办了“穿越——2012年时尚回顾展”活动,他们收集了国内顶尖服装设计师的获奖或原创作品,展示了当今丝绸服饰的发展变化情况。香港理工大学姜绶祥教授的一件丝绸服装作品,取名“四两十钱”,姜绶祥向记者介绍说,这件服装整体重量250克,换算成中国计量单位为五两,它用纳米金属材料进行镀膜,由于采用合金材料,凭借良好的反射能力,面料在不同环境、光线下可呈现不同色彩效果,并具有防水、抗静电的效果。该作品设计风格独特,可经过不同搭配组合后呈现5种穿法。这件服装展览后将捐赠给丝绸博物馆,成为馆藏的又一件珍品。收集今天,为了明天。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这样的举动,使馆藏不断丰富,2012年该馆藏品已达2.3万余件。
最近,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签署了《开展乾隆花园丝织品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指导及项目监理》的协议,与英国国家图书馆Susan Whitfield签署了IDP国家敦煌项目纺织品部分合作协议,与美国波士顿大学签署了《丝绸之路出土染料研究》的协议。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完成,标志着该馆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已经展开。丝绸的今天犹如一位美丽、成熟的女子,风采依旧迷人。最近,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,部分省市丝绸协会、柞蚕茧丝绸分会协办的“2012全国丝绸创新产品推介活动”正在进行丝绸新产品征集。采用新原料、新工艺、新技术,在创意和设计等方面有创新的产品将成为这次活动主要筹集的对象。据了解,这项活动所征集的产品,包括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称号企业的产品,获得“高档丝绸标志”授权企业的产品,获得省市级及以上“优质、驰名商标”等产品称号或通过新产品认定的产品,以及获得国际性优质奖荣誉或外商直接好评的产品等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国的丝绸行业通过这项有创意的活动,一定能够推动丝绸企业提升技术水平,创建丝绸名牌,使丝绸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。记者不禁设想,这些被征集的丝绸新产品,不光要在行业内推广,更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。不妨把它们放到中国丝绸博物馆里作进一步展览、推介,让昨天的丝绸在今天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。